🔺 此小繪本於2012.10.01繪製,並於同月發表於Doris,Bu部落格。
現實生活中每年都在搬家的柒子,在網路世界也是兩三年就搬一次部落格,
善變是為了逃避現況,追逐平穩的生活,
直到現在才了解,將不安的心穩定下來,接受與包容這樣的自己,到哪裡都是『家』。
去年的新年新願望是穩定心情、完成文字創作、擁有固定不再變動的部落格以及建立作品集網站。
拖至今年初才一一完成,現在只剩文字創作了。
作品集網站的插畫創作(例:繪本類)無法完整放上,日後這裡會陸續分享。
結束碎碎念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弟弟牙疼
來自在台北兼差牙醫助理時,某天診所發生的插曲,姐弟兩人的無助與堅強讓柒子當下一陣鼻酸。
不知道那對姐弟的心境如何,柒子只接收到他們當下眼底的落寞,
或許那晚,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有給予他們滿滿地讚賞和擁抱,也可能...什麼都沒有。
國小年紀本該瘋瘋癲癲、自由自在探索這個世界,專心玩樂,卻沒想到現在教育的發展,
育兒專家宣導孩子教育不能等,於是三歲孩童被逼迫著學習如何成為聰明獨立的小孩,
有的甚至從胎教就開始進行培訓。
孩子的起跑點不能輸,一定要贏;大人的經濟也不能斷,一定要賺,
現在社會生活水電物價飛高、工作超時低薪...,各種經濟壓力的情況下,
雙薪家庭是種必然常態,未來我的孩子也會獨自面臨這樣的情況嗎?
那是多麼令人心疼的發展。
為了生存必不得已,可是人生很妙,講求實際資源,也需要看不見的緣分。
在同樣條件的家庭裡,也會有不同的差別待遇,進而讓孩子們有不同的發展,老一輩的說是父母的『眼緣』。
如果小孩天性好又聰明,幸運入父母的眼緣,未來是事半功倍;
不幸的小孩,自立自強還是能有一片天。
如果小孩天性懵鈍,幸運得到愛,未來是禍是福都要看後天的栽培;
不幸的小孩,兩極化的結果。
柒子是家族裡第一個小孩,長輩要求大小孩要包容體貼、聽話以及犧牲奉獻,
吸收所有與弟妹不同待遇的不公。
記得小時候受不了這種委屈,向母親哭訴:「我不要當姐姐...。」
母親回:『那我也不要當妳媽媽。』
「當姐姐什麼都要做,為什麼弟弟可以不用做?」
母親回:『因為妳是姐姐,他還小。』
「為什麼總是我受罰?」
母親回:『弟弟那麼乖,怎可能會犯錯!就算他錯,也是身為姐姐的妳沒有阻止。』
有次燒金紙,柒子不小心燙傷小指頭,弟弟跑到房間向母親告狀,奶奶心急地幫柒子抹上燙傷藥膏。
回到房間的時候,母親瞪眼斥責要柒子跪在衣櫥邊,雙手抬舉弟弟的大型玩具貨車,沒有一句安慰。
手指上的藥膏全部沾在玩具車輪上,一把眼淚一把鼻涕,不敢吭聲,內心還帶點驚愕。
因為母親說:『妳活該被燙傷,萬一燙到的是弟弟,看妳該怎麼辦!』
母親對於弟弟的關懷令小柒子十分羨慕,有天忍不住對母親說:「可不可以對弟弟那樣,多關心我一點?」
母親回:『妳要我怎樣?』
然後拉一把椅子坐在我對面,繼續說:『我就坐在這裡看著妳,看妳要怎樣!滿意了吧!』
記得當時心情絕望地一直搖頭哭喊:「不是這樣的,不是這樣的愛...。」
母親不耐煩地叨念幾句,父親加入辱罵局面,最後不了了之。
兒時的記憶,除了煮飯,從小包辦家裡所有的家事,平日五點半起床買全家人早餐,
周休二日被安排打掃五樓層的透天厝,洗澡時間只有10分鐘,沒有電視遙控權。
雖家事全包,卻無法喜歡上做家事,因為懼怕不知何時會襲擊過來的踹腳和棍子。
如果沒有滿足父母的要求,就無法獲得安穩的對待,皮肉痛少不了。
最受不了的是精神與言語上的攻擊和欺騙,父親滿滿地鄙視眼神,抽著嘴角對我說:
『妳真是不值得被疼愛,要妳做事都做不好,成事不足敗事有餘。』
『妳知不知道妳很讓人看輕妳,我很鄙視妳。』
母親:『妳乖乖聽我的話,下次妳父親要打妳,我可能會替妳說話。』
到底一個小孩要做到什麼樣的事情和舉動,才會得到大人這樣的回應與對待?
母親給的回應:『這是所有大小孩都要承擔的事情。』
這是柒子父母的教育方式,很顯然的,柒子沒有父母緣。
一度以為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,成年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選擇,
父母的選擇結果,妻離子散,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和提醒。
父母的選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與未來。
當家庭生命全被工作和學習佔滿,
回家作業、課後評量無法終結孩子的孤單;
各種需要被鼓勵的時刻,我的孩子只能堅強;
我們都失去給予關愛的時間和擁抱的耐心,
沒有愛灌溉的家庭遲早會枯竭,
小孩有天會不會埋怨我們『什麼都沒有給』?
如此艱辛長大的他們,為了討好每一個人,換來一身狼狽,
以為勾心鬥角可以得到更多,最後發現內心傷口一直沒有好,
於是用刺蝟的形態再面對下一代或者其他人。惡性循環。
冤冤相報何時了?
家只傳承『愛』就好。
今年希望在還沒有自己的小孩以前,
能將內心小孩安撫好,擁有好的狀態以及完整的愛給予下一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